数学告诉你:《星际穿越》的B计划也是悲剧的

关注微信:DuoDaaMath 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

新浪微博:http://weibo.com/duodaa

 

《星际穿越》在2014年11月7日在美国各大院线公映,11月12日登陆中国大陆。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科幻电影,无论从视觉效果,揭示的主题,还是从科幻本身的硬度来讲,都是值得称道的。

影片讲的是科幻故事里的老生常谈。地球快完了,人类必须搬家,要找一个新星系,因为太阳系已经没有用了。要瞬间到达别的星系不是件容易是事,但从虫洞过去就能很快。一切关于虫洞,以及虫洞对面的事都是未知的,也许充满着危险,所以一定是要勇敢人。于是乎,主角们进行了一段勇敢的故事。

然而,所有的科幻艺术作品,只要你认真起来,它一定是会“输”的。公映以来,无数的“科学家”们开始吐嘈电影里的设置。“为什么穿越虫洞还能活着?”,“半米深的水面何来千米高的巨浪?”,“什么枯萎病毒如此牛X,能传染地球上所有植物?”。

OK,都很有道理!哆嗒数学网小编也来加入吐嘈,吐嘈的对象是影片里的B计划——PLAN B。 B计划是说,如果没有能力把大量的地球人带到新的星系生活,那么就把飞船上的5000个受精卵,通过“代孕”方式在新的星球上进行“孵化”,达到殖民目的。

为什么要带5000个那么多?影片解释是为了遗传多样性,要有足够多的个体才能保证遗传多样性。很不错,很专业,考虑很周到!

这里,我不吐槽船队只带了一个女人过去,如果这个代孕体“孵化”不出新的女人(宫廷剧里就有很多王的女人,好几胎都“刷”不到阿哥,因而郁闷得要死,这里需要“刷”足够多的格格),得到新的代孕体怎么办。就算有一个技术,影片没有交代,就是人类可以像《星际争霸》游戏里的虫族的母巢那样,一下子把数千个受精卵“爆”成“成品”。那么,那5000个成品,恐怕也是不够的。

卡梅隆·史密茨是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。他做了一项研究,计算了如果人类要做星际殖民,要带多人合适,才能保证遗传多样性。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4月的《天文学报》(Acta Astronomica)上。注意,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杂志。

答案是,1万人是下限,如果能带4万人以上是最好不过的。史密茨用的方法是数学建模模拟,设定好非常非常多的与之相关的随机变量,然后用著名的数学软件Matlab分别对带150人、500人、2000人、10000人及40000人的情况进行模拟。除40000人的那情况只模拟一次外,其它情况都每种模拟10次(因为40000人的那情况模拟时间实在太长,需要18小时)。摸似的繁衍时长是300年。

从上面的图表看出,4万人的表现是最棒的,多样性被100%的保持着,而1万人也还不错。如果你觉得2000人的那个曲线还行话,有件事必须告诉你,你得考虑一些极端情况——灾难。诸如地震之类的天灾,或者人为事故,比如把什么引爆了都可能让人口骤然减少,下面的两个图,就是遇到灾难的情况。

再把人口少的放大了看看。

总之,在《星际穿越》里,还好有个书架后面的四维空间,要不人类挂定了。所以小墨菲对父亲说的一句话的确是最好的选择:“留下!Stay!”。

 

 

关注微信:DuoDaaMath 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

新浪微博:http://weibo.com/duodaa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